二十九
去年,回清平湾之前我给随随写了信去,说我要来村里住几天。
据说随随当了大队书记。
然而直到起程之日还没收到随随的回信。
也许是县城到清平川的路断了?发了洪水,邮件送不去?也许是随随拆开信,却记不起我是谁了?坐在火车上,我忽然觉得此行未免太孩子气,也许那儿根本没有人记得我了。
同行的那位“太行山人士”
又说:“放心,老乡肯定记得你。
我离开太行山已经十五年,我现在要是回去,至少当年跟我学琴的那个小女孩肯定记得我。”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那么有信心。
天黑时经过—个小站。
客车乱哄哄、吵嚷嚷地靠在站台边。
另—边的路基上走着—个汉子,时而弓了腰,用鎯榔头在车轮上敲。
车窗里透出的灯光照亮那汉子的脸,木然,眼睛只注意看车轮,绝不对车窗里的人感一点兴趣。
他有自己的生活。
火车又乱哄哄、吵嚷嚷地离开小站,我一直看着那汉子走上站台,走进一间黄色的小屋去。
清平湾的人凭什么要记得我们呢?有过那么一群北京学生,少男、少女,乱哄哄地来了,吵吵嚷嚷地住了三、四年,又一个二个都走了。
来去匆匆,都不晓得为了什么。
清平湾还是清平湾,在那偏僻的大山里,看着日出日落,做着一年四季的营生,过着自己的日子。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