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恭维地对他们说:“青年是人类的希望。”
这便是受惯了生活压迫的“外国史”
老教员在他的长岁月中得到的结论。
他的确敬爱
他们。
他对他们的工作也常常贡献小的帮助和鼓励。
所以他能够同他们结了友谊。
那个红脸的中学生也发表了意见。
他似乎不曾有过这样的经验。
他站起来,身子就微微颤动,手也在抖,牙齿也在打战。
他现出了一脸的窘相。
但是他仍然鼓起勇气说话,他觉得众人的眼光集中在他的脸上,他更发慌了。
他预备好的话全混在一起了,它们不分先后地乱跳出他的口腔。
他的同伴黄脸学生着急地望着他。
他没有条理地说下去。
然而听话的众人中间并没有谁发出笑声。
他们甚至用同情的眼光望着他,希望能够给他帮一点忙,使他畅快地把话说完,安静地坐下去。
他们了解他的话的意义。
他带了夸张地(其实在他,却是很诚实地)称赞周报和负责人的种种功绩,又谦虚地诉说他的愿望。
他诚心诚意地希望献出他的年轻的生命,只求他们能够给他一个工作。
他的话似乎还没有完结,但是他突然闭了嘴坐下来。
众人也用掌声酬答他。
以后还有两个人说话,不过说得不多,也没有新的意思。
方继舜最后起来作答复。
觉民接着说了几句补充的话。
然后便是用茶点的时刻。
茶水已经预备好了。
陈迟和汪雍两人端茶出来。
紧张的空气松弛了。
一种和睦的、亲切的气氛包围着他们。
大家随意用着茶点,更自由、更畅快地谈着个人的或者社会的事情。
房间里充满了衷心的笑声。
嘈杂的声音突然静下去。
全房间里的人的眼光都射在何若君的脸上。
他安静地坐在方继舜的旁边,张着口,用他的响亮的声音唱法文的《马赛曲》和《国际歌》。
他们不能了解歌词的意义。
但是那种象万马奔腾似的力量不可抗拒地打击着他们的心,那是一种呼召,一种鼓舞。
它使他们的热血沸腾,它使他们的热情满溢,它使他们感到放散的需要。
这两首歌曾经先后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人去为理想献出生命,这时它们同样地燃起了他们这班异国青年的牺牲之火。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