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福州玄沙禅师示众云:“诸方老宿,尽道接物利生,忽遇三种病人来,作么生接?患盲者拈锤竖拂,他又不见。
患聋者语言三昧,他又不闻。
患哑者教伊说又说不得。
且作么生接?若接此人不得,佛法无灵验。”
僧请益云门,云门云:“汝祖礼着。”
僧礼拜起。
云门以柱杖扶,僧退后。
云门云:“汝不是患盲。”
复唤:“近前来。”
僧近前。
云门云:“汝不是患聋。”
云门乃云:“还会吗?”
僧云:“不会。”
云门云:“汝不是患哑。”
僧于此有省。
问如何接引盲聋哑者,云门回答的却是:世间无盲聋哑之人。
塙保己一眼睛看不见,而他编了《群书类从》。
他不是盲。
贝多芬耳朵听不见,而他作了交响曲。
他不是聋。
聋哑相关,他亦不是哑。
甚至如蚯蚓无神经,但是生命即识,即是可被接引。
又乃至如水石亦有息能感,可与之悉皆成佛。
佛教讲度众生。
是直溯到了这里,所以信佛教者不分贤愚,佛接引时,世间没有盲聋哑者。
耳与目与口是境,听与视与语是能,能即生命之识,境有盲聋哑,识无盲聋哑。
印度佛教说耳目之识是假识,耳目之识背后的生命之识才是真识。
中国的禅宗与之有不同。
禅宗是以为只要觉了。
即眼耳口之识亦皆成为真识。
所以云门禅师接那僧是以柱杖扶,以唤,以问。
雪窦禅师颂曰:
盲聋瘖哑,杳绝机宜。
天上天下,堪笑堪悲。
离娄不辨正色,师旷岂识玄丝。
争如独立虚窗下,叶落花开自有时。
复云:
还会也无?无孔铁锤。
雪窦是说有班文化人眼光如豆,道听途说,聚蚊成雷,他们其实是瞎子聋子哑子。
不如我这里远离是非,看世事叶落花开。
但也雪窦何必要用“无孔铁锤”
这样沉重的字眼,我宁是爱的庄子说的浑沌。
若夫革命,则又自有其接物利生之方,那是孙中山先生说的“唤起民众”
。
而今是要以文章为风为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