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吾家小史》

(第1页)

回国后与齐华通了一次电话,他说余鸿文先生已在四个月前去世,他也刚刚从余鸿文先生的女婿那里听说。

我问,老人安葬在哪里。

他说骨灰盒暂时安放在一个殡仪馆的安灵堂。

正巧,与我父亲是同一个殡仪馆。

那天下午,马兰在家里陪妈妈,我一个人去了殡仪馆的安灵堂。

马兰太敏感,那样的地方不适合去。

在安灵堂,我祭拜了爸爸和余鸿文先生的灵位。

他们的位置,离得不远。

我特别向余鸿文先生的灵位深深鞠了一躬,他是祖父辈的长者,又是我爸爸、妈妈的婚姻大媒,因此,也是我生命起点的攒合者。

我的事情做完了,顺着安灵堂的甬道离开。

突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笑容,那是一个骨灰盒上一帧发黄的照片。

一看名字,原来是我的忘年之交徐扶明教授。

他还是用那种忧郁而幽默的眼神看着我,我立即退后一步,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觉得这里可能还有其他文化界人士,便放慢脚步,左右打量。

这一打量不要紧,就在徐扶明教授的对面,我看到了曾远风的名字。

走过去看生卒日期,他是八个月前去世的。

我又回头看看徐扶明先生的骨灰盒,只隔了一条甬道。

立即想起徐扶明教授那次给我讲的话:“老弟,人生如戏,角色早就定了。

有人永远是打手,有人永远挨打。”

我想与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商量,能不能把这两人的位置移开一点,不要靠得那么近。

但一想这必须通过双方家属,非常麻烦。

而且,说不出理由。

走出安灵堂大门时我又停步了。

我的眼角仿佛扫到,就在最靠大门的地方,有一个骨灰盒上的名字有点奇怪。

也姓余,这是首先吸引我的地方;再看,叫余颐贤,原来是他。

家乡的盗墓者,又做过不少好事。

真是他吗?他什么时候到了上海?会不会是同名同姓?从骨灰盒上的生卒年份看,他是在九年前去世的。

我希望真是他。

从故乡山间的月色下一路走到这里,很不容易。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