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艺文志》:《春秋》之书凡二百四十部、二千七百九十九卷。
余所见者,仅三十余部,为卷数百。
王晳《皇纲论》其一也。
晳不知何如人,自称为太原王晳,陈直斋《书录解题》亦但言其官太常博士①,至和间人而已②,不能详其生平也。
直斋《解题》于著书之人,往往举其立身大概,使后世读其书者,虽不获亲见其人,犹稍稍得其本末,以为论世知人之据。
乃于晳独否,岂其人在直斋当时已不可得而论定邪?然直斋所录,《皇纲论》外尚有《明例隐括图》,又云:馆阁目有《通义》十二卷③。
而王伯厚又云④:《通义》之外,别有《异义》十二卷。
《通义》据《三传》《注》《疏》及啖、赵之学⑤,其说通者附经文之下,缺者以己意释之。
则晳所著二义者,正其解经之本书,兹论则总括立言大旨以成编者也。
论特弘伟卓荦⑥,则二义亦必有足观,惜乎不得而见也。
嗟乎!
古人辛勤著书将以求知于后世,而世顾不得而知之,即其书幸而传矣,又不能尽传也,岂不重可叹也欤!
论凡五卷,二十有三篇。
【笺注】
①陈直斋《书录解题》:陈直斋,宋代藏书家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浙江吉安人。
积书至五万一千余卷,仿晁公式《郡斋读书志》编成《直斋书录解题》一书,为宋代著名的提要目录。
原本已佚,清人自《永乐大典》辑为二十二卷。
②至和:宋仁宗年号(1054—1055)。
③馆阁: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通称“馆阁”
。
明代将其职掌移归翰林院,故翰林院亦称“馆阁”
。
清代沿之。
④王伯厚:南宋学者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
在经史领域长于考证,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深宁集》等。
⑤啖、赵:啖助、赵匡。
啖助,唐经学家。
长于《春秋》学,考核“三传”
,以为《左传》叙事虽多,而解释“大义”
则多有误。
赵匡,唐代经学家。
字伯循。
师从啖助,补啖助所撰《春秋集传》和《春秋统例》。
以为《春秋》文字隐晦,不易明了,乃举例阐释,发挥“微言”
;又怀疑《春秋》经文有缺误,开宋代学者怀疑经传的风气。
⑥卓荦(luò):超绝出众。
《后汉书·班固传》:“卓荦乎方州,羡溢乎要荒。”
李贤注:“卓荦,殊绝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