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小结-《中国戏剧史》

(第1页)

由宋至元,是中国戏剧走向成熟的“冲刺期”

在宋以前,中国戏剧的雏形已经形成。

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市民艺术的汇集和繁荣,各种戏剧雏形急速走向成熟。

与城市经济紧相联系的瓦舍、勾栏,是直接孵育戏剧成熟的温床。

聚集在瓦舍、勾栏之中的广大观众的市民口味,酿成了一种使诗的时代向戏剧的时代过渡的审美氛围。

宋杂剧,是中国戏剧成熟前的一级重要阶梯,它虽然仍是不够严整的滑稽短剧,却与以往的戏剧性滑稽表演有很大的不同。

它有比较固定的演出规程和角色行当,包含着可供伸发的多种艺术因素。

它又有广泛的观众面和比较稳定的演出地点,为戏剧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讲唱艺术则在故事和音乐的完整性上援助了戏剧,帮助戏剧开拓了深度和广度。

无论是宋杂剧和讲唱艺术,都对中国戏剧今后的美学格局发生了重大影响。

真正成熟的戏剧形态是形成于12世纪前期的南戏,和形成于13世纪前期、繁盛于13世纪后期的北杂剧。

它们的先后问世,证明中国已经具备了迎接戏剧时代的各种历史条件。

北杂剧的巨大成功,关键原因在于由动荡、险恶的历史条件造成的艺术家的大聚合。

其中,一批有高度文化艺术素养的文人投入剧作家的队伍,与剧团合作,更为重要。

中国戏剧的成熟期和第一个繁盛期,应在12—13世纪之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