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郅玄》

(第2页)

无论在诸侯国还是中都城,都是解决矛盾维持内部和平的不二法门。

人王淮心知郅玄有未尽之言,但他无意深究。

以目前的情况,中都城实力不济,不让步也必须让步。

与其困坐愁城,不如主动接受条件,整合王族力量向外发展。

人王淮一念通达,行事风格发生改变,愈发向四大诸侯靠拢。

在他的影响下,中都氏族逐渐明白和天下诸侯对立毫无益处,王上主动放下身段,他们何必强撑着咬牙不放。

在中原内部,中都城和诸侯国有权柄争夺,一旦走出去,面对陌生环境,大家需要拧成一股绳,守望相助,才能拿下更多资源。

掌握的资源足够多,获取的利益足够丰厚,日后发生摩擦,才有针锋相对的底气。

现如今,敢和四大诸侯叫板,无疑是鸡蛋碰石头,自找没趣。

中都城的变化显而易见,天下诸侯看在眼中,对人王淮的魄力颇为赞赏。

然而仅止于此。

权力到手,他们不可能再让出去。

人王淮心知肚明,中都氏族也是一清二楚。

放弃同诸侯国争权,中都氏族开始关心另一件事,就是人王淮的继承人问题。

人王淮膝下儿女双全,王女是嫡出,王子皆为庶出。

王后年纪尚轻,今后未必不能生下王子。

就算没有嫡出的王子,王女也能继承王位,氏族们本不应如此焦急。

问题在于人王淮的后宫看似简单却极其复杂,原桃就是最大的变数。

西原侯的强势有目共睹。

原桃如今未有子女,日后一旦生育,是否会有争夺之意?

氏族们希望人王淮早立继承人,又不希望今后发生变故,想法极其矛盾,偏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于此,人王淮看在眼中,王后和原桃也是一样。

原桃无意生子,几个媵妾与她同进退。

若非她们主动留下,以郅玄的强横,将妹妹带回国轻而易举,无人胆敢阻拦。

可惜中都氏族不知道原桃的想法,提到册立继承人就万般矛盾,早也不是晚也不是,每次提起这个话题,满朝卿大夫皆惴惴不安,进退两难。

王后无意再生王子,也不想让女儿成为继承人。

早在册封不久,她就向原桃明示,希望能给女儿定下婚姻,婚盟者最好出自原氏,安氏亦可。

以王女的身份,婚盟者的地位有必然要求。

嫁入原氏,丈夫必须是郅玄的继承人;同安氏结婚盟,世子瑒的嫡子是唯一对象。

原桃明白王后用心,直接写信告诉郅玄。

在人王淮不知情的情况下,王后正一心一意为女儿挑选丈夫,大手笔准备嫁妆,对太子之位弃若敝屣。

王后和原桃主动出局,论理,有子的妾夫人应该满心欢喜。

事实恰恰相反,将两人的安排看在眼中,妾夫人们心思百转,突然觉得太子之位是个烫手山芋。

以中都城今日的地位,别说太子,人王也仅是象征意义。

与其做个有名无实的傀儡,远不如走出去,靠自己的力量拿下一块封地。

自家力量不强,可以寻找姻亲。

中都城氏族不够看,大可以向外发展,同诸侯国结亲。

大氏族女娶不来,没关系,氏族公子众多,出色者不知凡几。

自家的儿子别的不行,相貌是一等一地好,可以准备嫁妆嫁出去。

西原侯和南赵侯开创先例,礼无禁者可为。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