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长公主不想死》

(第1页)

毕竟是好消息,并无封锁的必要,所以贺卿到了坤华宫,坐下跟张太后说了几句话,这消息便已传遍了。

不光是前朝后宫,估计就连京城百姓,也已经得了信。

传信的人日夜兼程,后面的大部队就要走得慢了许多。

所以有时旬日之后,贺卿才在咨平殿里见到了唐礼臣。

先是为了瑞州的政务殚精竭虑,后来又被围困在府衙之中,情势恶劣,如今虽然被解救,但因为他造成了瑞州的局面,接受朝廷处置也是必然之事,又风尘仆仆赶回京城……这种种加起来,让唐礼臣整个人看起来瘦脱了形。

但他的精神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坐在矮凳上,脊背仍旧挺得笔直,一双眼睛亮得惊人,令人不敢逼视。

这就是唐礼臣。

贺卿不惜插手朝事,在太皇太后和顾铮面前显露出自己的手段,就是为了此人。

如果说顾铮是左右接下来这十几年天下大局的人,那么唐礼臣无疑就是能够令天下安定下来的那个人。

虽然如今他在朝中只有治刑狱的名声,但实际上,内政才是他真正拿手的。

只不过这方面难有特别突出的政绩,被刑狱方面的成果压住了,这才不显。

但是之后十几年,新朝打天下时,便是因为有唐礼臣这个实际上的宰相在,治理地方,调派钱粮,将诸事安排得妥妥帖帖,提供了最为稳定的大后方,前面的军队才能够所向披靡、势如破竹,最后收复全国,建立新朝。

而他之所以投向新朝,便是因为这一次的瑞州民变。

在没有贺卿和顾铮这两只蝴蝶的上一世,正急着要为自己的生父正名的末帝贺垣,就像之前的太皇太后那样,并不愿意为了远在千里的瑞州大动干戈。

事情耽搁了很久,才草草做出了决定:夺原瑞州知州唐礼臣官职和功名,贬为庶人,同时着令瑞州当地官府安抚乱民,勿令再起干戈。

等于是牺牲了唐礼臣这个人,来换取乱民平息愤怒,解决此事。

甚至虽然没有说,多少也有点将唐礼臣交给乱民处置的意思。

毕竟这是个官民之间有上下之别的时代,官职和功名就像是唐礼臣身上的护身符,让那些乱民即使是在暴怒之中,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一旦揭开这张护身符,他必然会被愤怒的民众淹没,尸骨无存。

幸而这个决定作出得实在是太晚,已经耽搁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唐礼臣等不下去,不得不组织府衙中的残兵,拼死突围。

在突围的过程中,他左腿受伤,治好之后便成了跛足。

因为这个缘故,唐礼臣恨楚朝入骨,才肯加入起义军的队伍,掀翻自己曾经效力的旧朝。

如今楚朝并未弃他于不顾,想来唐礼臣的想法也会发生变化。

而贺卿将这个人保下来,就是希望让他跟贺卿一起,撑起大楚江山。

不过在今日之前,她对唐礼臣其人的了解,全部都停留在纸面上。

此刻见到了人,确定他在经过了这么多事之后,精神并未散去,一直悬着的心才安了下来。

不过这种欣喜只维持了片刻的时间,转瞬就被如何将唐礼臣继续留在朝堂的烦忧所取代。

太皇太后已经十分明显地表现出了她对唐礼臣此人的不喜。

而更出乎贺卿预料的是,她竟然在完全没有经过朝堂商议的情况下,直接给唐礼臣定了罪,一一道代拟诏书对他做出处置:夺官还乡。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