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工作也能改变父母-《5岁前的工作电子版》

(第1页)

那一天,我学会了等待

这件事发生在我女儿三岁的时候。

那天,她的背影在寒冷的夜空下一动也不动。

我等待了一会儿后,终于对弯着腰缩成一团的女儿感到不耐烦,蹲在她身边注视着她的小脸——

她圆滚滚的脸颊看起来鼓足了劲儿,眼神中充满了真挚,冻得冰凉的小手正和外套拉链展开一场“殊死搏斗”

我心里开始抱怨道:“真是的……为什么是现在?明明在赶时间呢……”

就在短短的几秒内,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各种催促的话,有好几次都想告诉她“别折腾了!”

,话甚至都到了嘴边。

但是,我还是努力地忍住,并继续等待女儿。

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把拉链拉上,但我最大限度地忍着不去催她。

过了一段时间,女儿终于抬起头来,微笑着对我说:“拉上了!”

自那时起,我便明白了,孩子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是只会玩玩具的小屁孩儿。

他们在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件事的瞬间,会发自内心地感到满足,脸上洋溢着真正的喜悦,这种感情和玩具或游乐园给他们带来的快感截然不同。

此时,孩子的笑容缘于他们靠自己动手完成了想做的事,从而内心得到了满足。

而且,在那之前我一直认为,只有“笑”

才代表孩子开心。

但是,通过这件事我还明白了,孩子表现喜悦的方式其实有很多,他们认真专注、心满意足的表情,往往都传递着喜悦的感情。

通过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表情,以往那种“小孩子就是喜欢磨蹭,动作慢腾腾,让他们做还不如我自己来”

的“先入为主”

想法也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也许孩子也能做到”

“有时间的时候,尽量让孩子自己来吧”

这样的信任。

就这样,我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曾无数次惊讶于孩子所拥有的能力并为之感动:“原来,认为孩子做不到,其实都是我的固执己见。

原来孩子自己也可以做到很多事啊!”

现在回过头想想,当时女儿的那种表情也许成了“路标”

,不断指引着我找到了现在这个教育方法,并激励着我坚定地走下去。

以前,不管是在网络上搜索,还是参考什么专家意见,我总是不确定自己这种教育方法是否正确有效。

但是,眼前这个孩子真挚的眼神、认真的模样以及成功后喜悦的表情,无不给予我肯定的答案,令我充满了自信。

而且,随着教育方式的改变,我的女儿也开始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做事更专注也更有韧性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