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俗话:‘宁可**的嘴巴,不要做牛的屁股’。
(原文是: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宁可在小一点的地方独立自主地发号施令,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凭别人支配。
现在大王您顺从西方的秦国,这与做牛屁股又有什么差别呢?以您的贤能率领强大的韩**队,却落了个牛屁股的名声,我实在为您感到羞耻。”
韩昭侯听后,非常激动,长叹一声说:“即使我死了,也决不能归顺秦国。
我决心听从赵王的意见,与其它诸侯国家联合起来,一致抗秦。”
后来人们就引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这句成语,来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立,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
或者比喻宁可做小一点的官而自己发号施令,却不愿做大一点的官而受制于人。
弄巧成拙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个人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反而把事情搞糟,干了蠢事。
在《宣和画谱》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画家,名叫孙知微。
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该寺院画一幅《九曜图》。
他画好墨笔轮廓以后,因为要去一个朋友家去赴约,便把他的学生们找来,
叮嘱他们说:“草图我已勾勒好了,剩下上色涂彩的工作,你们接着去做吧。”
他的学生们得到老师的信任,非常高兴。
老师走了之后,他们便准备上色,突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荡荡的,都感到非常奇怪。
一个名叫童仁益的学生对师兄弟们说:“老师平日画瓶,总要在瓶上画一束色彩鲜艳的插花,这一次可能是急着去赴约,构图时过于匆忙,忘了画。
我们给添上怎么样?”
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
于是,他便在水晶瓶上添画上一支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回来了,当他看到水星菩萨的侍从捧的瓶子中冒出一朵莲花时,简直气坏了,马上让人把徒弟们找来,脸色铁青地问:“莲花是你们添上去的?”
童仁益等人回答说:“是我们添上去的。
你看,添上莲花不是更好看了吗?”
“真是胡闹!”
孙知微气得差一点骂了起来,“你们虽然用心是好的,但却是干了一件大蠢事。
你们不知道,《道经》上说,这水星菩萨的水晶瓶,乃是他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瓶中根本没有也不应有什么花儿草儿的,添上花,就不是神物,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
这样一来,这幅画也就全让你们给毁了。”
童仁益等人原以为老师回来会夸奖他们几句,谁知道却闯了这么个大祸,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
故事见于《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时的魏国想攻打赵国邯郸。
魏国一位名叫季梁的人外出听到这个消息后,中途返回首都大梁去见魏王,向魏王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这次我从外面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人,向着北面驾着他的车子,并告诉我说:“我欲之楚(我想到楚国去)”
。
我说:“君之楚,将奚为北面(你到楚国去,为什么朝北走)?”
他回答说:“我的马好。”
我说:“你的马虽好,但这不是向楚国去的方向(楚在南方)。”
(第5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