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死有关于天下-《中国命研究一版一印》

(第2页)

后来他到了湖南,正欲结合同志,著书立说,竟然死去,年仅四十八岁。

关于这四十八岁的说法,全祖望《刘继庄传》中别有索隐。

全祖望说刘继庄——

……晚更游楚,寻复至吴,垂老始北归,竟反吴卒焉。

昆山徐尚书善下士,又多藏书,大江南北宿老争赴之。

继庄游其间,别有心得,不与人同。

万隐君季野,于书无所不读,乃最心折于继庄,引参《明史》馆事。

顾隐君景范、黄隐君子鸿,长于舆地,亦引继庄参《一统志》事。

继庄谓:“诸公考古有余,而末切实用。”

及其归也,万先生尤惜之。

予独疑继庄出于改步之后,遭遇昆山兄弟,而卒老死于布衣。

又其栖栖吴头楚尾间,漠不为枌榆之念。

将无近于避人亡命者之所为,是不可以无稽也,而竟莫之能稽。

且诸公著述,皆流布海内;而继庄之书,独不甚传。

因求之几二十年不可得。

近始得见其《广阳杂记》于杭之赵氏,盖薛季宣、王道甫一流。

呜呼!

如此人才,而姓氏将沦于狐貉之口,可不惧哉!

继庄之学,主于经世,自象纬、律历,以及边塞、关要、财赋、军器之属,旁而岐黄者流以及释道之言,无不留心。

深恶雕虫之技。

又说:

予之知继庄也以先君,先君之知继庄也以万氏。

及余出游于世,而继庄同志如梁质人、王昆绳,皆前死不得见。

即其高弟黄宗夏,亦不得见。

故不特继庄之书无从踪迹,而逢人问其生平颠末,杳无知者。

因思当是时安溪李阁学,最留心音韵之学,自谓穷幽探微,而绝口不道继庄与修龄。

咄咄怪事,绝不可晓。

何况今日去之六七十年以后,□□□并其出处本末而莫之详,益可伤矣!

近者吴江征士沈彤,独为继庄立传。

盖继庄侨居吴江之寿圣院最久,诸沈皆从之游。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