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我的人生心得体会》

(第2页)

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

关于张载就补充这样多。

在当时,张载同程朱一派的理学家意见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

但是对张载这种鲜明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程朱也是赞赏的。

可见这种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是深入人心的。

现在我想补充一点关于日本的资料。

日本深受中国宋明理学的影响,对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并不陌生。

这一点在讲日本思想史的书中,在许多中国学家的著作中,很容易可以找到,无须我再加以详细论列。

前不久,我接到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哲学和日本学专家仓泽行洋博士的新著《东洋と西洋》,其中有的地方讲到天人合一:第一章,“世界观の东西”

,13众生本来佛;14万物我と一体。

我请人①把14“万物我と一体”

译为汉文,附在这里,以供参考:

这样,在佛教中认为人与万物并无差别,同为佛,实质上同为一物。

当然,我们即使不以佛作为依据,在其他许多地方也同样可以发现人与万物本质上完全相同。

譬如,在印度有一种古老的哲学,叫“奥义书”

这种哲学出现在佛教尚未形成之时。

奥义书哲学的根本理念,根本思想就是tman与brahman同一。

tman就是自我的本质,我的实体。

brahman就是宇宙的原理,译为“梵”

这里就是讲我与梵,自我的本体与宇宙的原理是相同之物。

日本明治时代的某位学者把它称为“梵我一如”

奥义书思想之本就在于“梵我一如”

这是一个十分出色的表现。

“梵我一如”

也是我、人与人以外的万物完全相同的另一种讲法。

另外,还有一种十分简洁、十分明确的说法,这就是“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这句话出自中国的一本古书《碧岩录》。

此句的意义,我想是不说自明的。

与此十分相似的还有《庄子》中的一句话:“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中还有这样一句话:“万物皆一,万物一齐。”

此处的万物中包含着人类。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