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摘自玛丽奥科恩关于大洋国的系列报道年6月-《1985是平年还是闰年》

(第1页)

(……)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大多是,自从去年老大哥逝世,许多方面都发生着积极意义的变化。

领导层即使不支持,但也能忍受那个以一份新文学刊物(党报的文学副刊)为核心聚集起来的、封闭的知识分子小团体的活动,这个团体的总部设在伦敦一家名为“栗树”

的老咖啡馆内,从外面看跟乡下火车站的小酒馆差不多。

人们在那里——当然是在当地情况允许的范畴内——对各种问题展开自由辩论,这一方面表现出对目前愿意跟欧亚国和解的政府的赞同,同时也表明当权者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惧怕国内的批评。

这跟商品充裕的伦敦百货商店和上演剧目相当丰富的国家剧院一样,是一个良好的标志。

是的,我们确实看到副食店门口排着长队,但也可以感到,大洋国的人十分耐心,街上的交通井然有序。

(……)我和部里的官员温斯顿·史密斯进行了交谈,他是上面提到的那个充满希望的思想运动得到官方承认与默许的发言人。

在伦敦,这场运动赢得的支持越来越多,尽管由于当地的具体情况我们未能获得具体的数字。

史密斯是一位中等身材、略显衰老的中年男子,脸上还留着早先饱受折磨的痕迹,他一边呷着味道有点古怪的胜利牌琴酒一边告诉我说,这场运动是为了将大洋国重暴政之下解救出来。

“我们当然想继续坚持英国社会主义,”

史密斯说,“要是我能知道三个月后的伦敦将发生什么,那该多好。”

(他在这里指的显然是运动将争取到的巨大空间。

尽管我没有机会跟更多的人交谈,但我认为,大洋国虽然将在签署和平协议后领土变小,但会变得让人放心,不会再像一年前那样与我们为敌。

据我推测,再过一段时问,大洋国与东亚国之间目前尚且紧密的关系将会逐渐疏远。

为了让陈腐不堪的国家机器重新运转,以史密斯和他的伙伴们为代表的温和团体有望扮演国内反对派的角色。

我们将在下一期刊登:

《伦敦女性将如何打扮?》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